[学生犯错后]
下课铃响,教室活跃起来。小明在前面跑,小力在后面追。小明不小心把老师喝水的玻璃水杯给碰到地上,摔碎了。教室哗然一片。老师脱口而出地说:“我就这一个喝水的杯子……”同学们大声说:“赔、赔、赔……”一片诉声使小明和小力惊慌失措。本来两人下课追跑打闹就觉得不对,又把老师惟一的杯子给摔了,再加上同学们的吆喝,他们就更抬不起头了。为这事,小明和小力好久心里总觉得有个疙瘩。
老师,如果是您的同事、朋友打弄碎了您的杯子,您准会不加思索地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正想换一只新的呢!”听到这样的话,出错的一方也不会有更多的负疚感。您把学生当作朋友的理念肯定有,但为什么一到实际就用不上呢?
事情过后,静静地思考,如果您这样说:“哎呦!可要小心一点儿,摔碎了杯子没什么,要是烫伤着你们,就不好向你父母交代了,烫伤的皮肉之苦也是不好受的哟!以后小心点。”这话语里既有对犯错学生的关爱,又表明了对吆喝的态度,更有对学生的恰当引导。
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的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便成了秉性。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否则,我们仍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积淀的旧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