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然而在读了美国励志作家杰克·霍吉《习惯的力量》之后,我深感震撼。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
老师,你在习惯面前是如何表现的呢?
[事出有因]
我在家里和孩子交流,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我让他把本子递给我,他“嗖”地一下子就扔了过来。我感到很诧异,也感到有必要和孩子计较。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禁于未发之未预”的理念马上袭上我的额头。
“儿子,这个行为可不太雅观!”
“哎,我刚才用劲有点大;不过,比起我们老师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你们老师怎样?”
“我们谁要是做错了题,老师就会让作业本翻跟头长途跋涉呢!有时连衣服都给扒了。”
我明白孩子的意思: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一旦出错会把本子给扔出去很远,孩子低着头去拣那该死的作业本。表面上看,摔的是孩子的作业本,其实是在排斥一颗和教师建立感情的心。
心与心的疏远,是最可怕的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你对孩子这样,孩子能对你的教育感兴趣吗?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许多的不良行为是不是老师的榜样作用使然?
[大拇指和小拇指]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通常喜欢使用体态语言,尤其是手指的运用更是普遍。通常“大拇指与小拇指”的使用说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赏识与挑剔。常使用“大拇指”的教师,从赏识、理解的角度评价学生,看中的是孩子的优势与进步,流露出教师的兴奋与满意,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经常使用“小拇指”的教师,从差距出发,看的是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流露出教师的不满与失意,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孩子觉得不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干脆就不努力了。在教师眼中所谓的“后进生”就这样产生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用“大拇指”,慎用“小拇指”,而不是不用“小拇指”——在赏识与挑剔之间寻找平衡。促使孩子既正确地评价自己,又积极向上。
习惯使用小拇指的您,该不该改变一下旧有的习惯呢?多对学生竖一竖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