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诗词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诗词论文 ›› 文章正文

谈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8日 11:36 浏览次数:1786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65

由此可见,只要深入地研究文本,总会找到整合的切点,而将几首古诗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多维度地获取信息,还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当然现有的课程资源毕竟有限,要拓展学习的空间,还必须指导学生参读与教材中古诗相关的诗歌。

开发课外资源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的古诗、儿歌,现在听到了都觉得记忆犹新,并且每接触一次,感悟与理解都更深一层。这就提醒了我们,古诗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刍”的过程,默默的消化要比一步到位的深入讲解更重要。因此,古诗学习、鉴赏要从教材出发,而推及其他,联类比照,不断开发课外资源。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诗词存储量,更能提高诗歌鉴赏力。但要做到由此及彼,并不是任意选上几首诗作为课外的延伸就够了,不然拓展就流于形式了。而必须要求教师在理解文本的同时精挑细选,从作者生平、时代环境、思想主题、诗歌意境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对比学习。当然从画面内容、写作技巧方面比较,可能学生会感觉困难,但在了解中渗入,在积累中“发酵”,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一生。
  比如教学送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老师可以使之与李白的《赠汪伦》比较诵读。而要是要让学生品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则可以把“山回路转不见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与之同时背诵。虽然可能许多学生一时不能体会其中相似的意境,但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地咀嚼出诗句的味道。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将武元衡的《春兴》与之对比赏析。从两种心情(喜悦——伤心),两种情思(赞美生命——思念故乡),两种春景(红杏出墙——残花落尽)三个角度去解读文本,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出了在景物背后所饱含的不同心境,悟出了其间的美妙。

如果能让学生自行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习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甚至在互相交流、共享中让古诗学习抵达心灵。相信只要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站在高处赏析那些情韵悠长的诗,一定能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将古老的文化一览无遗!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