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听,脑袋“嗡”地旋了起来,忽略一个学生的发言已经让我够难堪的了,偏偏孩子的爸爸也来了。原本这个孩子完全可以在他的父亲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可能他父亲的到来会更激发他的勇气和灵气,而他的父亲或许也正是带着对学校、对我、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来的。但是我却只沉浸于课堂气氛的热烈,遗忘了这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孩子的自尊、自信可能因我的疏忽而受到极大的伤害,我也可能疏忽掉了一段奇思妙想、一片思维的火花。我自责,我惭愧,平时作为校长的我还常常教导我们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实践中的举动却让自己汗颜。成功带来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我对着全班学生低下了刚刚还高高昂起的头,嘴里吐出了三个字“对不起”……
如何走出教室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我走到这名学生的身旁,抚摸着他的头,然后把他请到校长室,我迅速拿出笔和纸,工工整整地给他父亲写下了我的自责和内疚……
几个月来,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心中累积起深深的遗憾。每次上课,我们在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在课堂上的疏忽。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疏忽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怎样长久的印记呢?教学中被疏忽的细节,看似偶然,其实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尽管这细节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然而其意义往往超过了这堂课本身。
我想起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曾谈到他学生时代的一段经历,让我感慨颇深。他说:“老师,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是啊,在新课程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是否该时时进行反思:你是否已经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是否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