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37 浏览次数:1946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3485

1、创新因素蕴含在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教学时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认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从这一故事引申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按定势思维方式救人,得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如果教师挖掘出了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就能使学生既受到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又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又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位学生发问:课文中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我觉得不正确,咱们国家那么多名胜古迹,比北大荒好的不是有的是吗?教师没有正面道出答案,而是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一位学生说:“小丽是比大荒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感情特深,当然会认为那儿最好的。俗话说,月是家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我认为美除了自然美外,还有情感美。”可见,学生已从课文的美育因素和审美中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
  2、创新因素广泛分布在词、句、段、篇之中。词、句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词、句理解和词、句运用上的创新。如《我要的是葫芦》,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句中“谢”这个词的词义,一般都理解为“脱落”(词典上也是这样注释的),如果我们不是照搬词典,而是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实地观察,就会发现,刚长出不久的小葫芦下面的花并未“脱落”,只是“枯萎”而已。不仅葫芦如此,南瓜、东瓜、丝瓜、西红柿也大都如此。又比如课文中的句子有的看似平常,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上潜藏着创新的诱因。《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典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一位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廉虚。(3)贝多芬怕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4)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5) 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6) 贝多芬认为遇上了知音,非常激动,说不出话来。(7)是课文省略,下文“让我再给您弹一曲吧”就是回答。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了可能性和合理性,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