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语言才有源源不绝的水,而不会贫乏和苍白。教学《称象》一课,当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老师还可以提出:曹冲小时侯想出称象的办法,大家都称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当时你在旁边,你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要求说得越多越好,结果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发言,提出许多好办法。学习完《司马光》一课后,进行"和司马光比聪明"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变换观察点,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围绕"总理的灵车来了,人们心里会怎么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思路打不开,可这样引导:有关总理的课文你学过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如果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立于长安街头会怎么说?这样,学生便有说不完的话,思路宽了,对文章中的理解也就深了。
2.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变的方法解决问题。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训练。它要求学生用多变、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采用以下训练:(1)用变换词语在句子结构中位置的训练,以"世界闻名"一词练习说话为例,先要求把"世界闻名"放在句首,学生说出:世界闻名的长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再要求把"世界闻名"放在句中,学生说:华罗庚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最后要求学生把"世界闻名"放在句末说话,学生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世界闻名"(2)一个意思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如基本意思是:大风刮倒村里的大树。要求学生写出几种不同的句子形式。①大风把村里的大树刮倒了。②村里的大树被大风刮倒了。③村里的大树是大风刮倒的;④大树倒了,只因为刮大风;⑤啊!大树刮倒了,风真厉害……。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有意识地进?quot;一词多用、一字多组"的训练。以上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3.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开拓学生视野。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情0节,合情合理地思考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尾。经常进行这样发散性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后,利用结尾,设计发散点。可这样问学生:当青蛙跳出井底后,来到广阔的天地,它看到的是什么?它会说什么?学习《狐狸和乌鸦》后,老师让学生续编《聪明的乌鸦》。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答案,那么思路就可以这一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寻求众多的适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