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提效减负"的主阵地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39 浏览次数:2468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33483

1.抓题眼抓准内涵丰富的题眼,从问题入手,探索课文思路的来龙去脉。如在第九册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时,从课题切入,扣题来理解:(1)从题目看我们可了解事情发生地点在哪里?(2)具体的事情指什么?(3)"送"是什么意思?(4)从中可体会到人们对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抓篇头抓住文章的开头进行剖析,从而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詹天佑》的一课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杰出"和"爱国"这两个方面,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中间也就是说抓住课文中间的关键词句,上接下连,双向扩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在文中往往起着"牵一词而动全文"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一关键词语,启发学生去发掘、去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以利于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紧扣"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作为思维训练的发散点,让学生逐步理解。(1)什么叫"纹丝不动"?(2)邱少云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3)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由于设计的每个问题都与"纹丝不动"有关,学生以此作为思维训练突破点,回答活跃,层层散发。这种训练方法不仅使学生体会了"纹丝不动"一词在文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邱少云的力量源泉。
  4.抓篇末从文章的结尾入手,然后返顾全篇,向前逆推。五年级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最后一句是:"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不仅概括了最后一段的思想内容,也点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该文时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说说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逆向导读。

四、思维训练要到位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和思维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正是在语言和思维的结合点上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是语言水平上的思维,思维的发展总是与语言发展同步协调向前发展的。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也发展了,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