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材论文 ›› 文章正文

创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15 浏览次数:855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4008

我们重视读背成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成语的文化含量高,它们富含文化因子。不少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寓言、神话或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一举两得”、“围魏救赵”、“空城之计”等,这些成语简直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历史。还有一些成语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原则,如“乌鸟私情”、“叶落归根”、“以屈求神”、“舐犊之爱”、“、天伦之乐”等,这些成语又何异于一部简明的中国民俗文化教科书。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得好,“语文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因此,读背成语不仅是在积累语言材料,也是在感受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
  在编选的时候,教材兼顾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成语自身的规律,数量上由少到多,意思上由浅到深,在排列的时候尽量把形式上相似或内容上相关的成语排为一组,同时兼顾合辙押韵,为学生读背记诵提供帮助。
  在一年级上册练习4“读读背背”中出现了全套教材的第一首“成语歌”。在这首“成语歌”里安排了“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四条成语。前两条成语写天气、季节,后两条成语。前两条成语写天气、季节,后两条成语写环境和人物活动,表面上看,它们似乎缺乏联系,实际上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索把它们串联成篇。只要学生稍加联想,就会发现四者之间的联系,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秋日读书图》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红日东升,丹枫如血,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认真地读书,整个校园书声琅琅。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之后,四条成语就成了一个整体,再加上第二条成语和第四条成语又押韵,几经朗读,学生自然能够记住了。
  “读读背背”,顾名思义,学习它的主要手段就是“读”和“背”,尽量不作或少作讲解,它的理解和运用是往后的事。这实际上又牵涉到苏教版的另外一个理论,就是“先吞噬,后反刍”。通俗点说,就是像那牛儿,它们总是先大量吞噬草料,之后再后刍,进一步咀嚼、品味、消化、吸收。因此,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目前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更不必拔苗助长。
  在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也是重要的一个模块。
  “口语交际”是伴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起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前身是“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被当作纯语言训练的形式出现的,现在,它们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强调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口语交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绝对不是一个名称变化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头换面,而是我们的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的一个指导思想上的新的变化。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