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何谓“整体”?整体就是全体,就是完整的统一体。把握整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能力。人们常说“一叶知秋”,从“个体”──落叶,想到“整体”──秋天(包括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凸现了人们运用“联系”以及“整体”的眼光去分析、判断、把握事物的能力。而这种“整体把握”的能力正是小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在读《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榕树……”一句时,很多学生强调的是“大”,而不是“一棵”。显然,这里学生缺乏的就是“整体把握能力”,他们没有联系上文内容(“我”和朋友争论的焦点──是一棵,还是两棵,还是许多棵。)去思考问题。可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如学《罗盛教》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罗盛教在冰窟窿里救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当时的情景用简笔画画一画(感知整体),然后说说画中的事物──人、水、冰(把握整体),再让学生对照每一种事物,分别想想会给罗盛教带来什么困难。如“人”,罗盛教自己穿着的衣裤会带来行动不便,小孩不会游泳、心慌、目标小,使罗盛教更难找到;“水”,流速急,易将小孩冲远;“冰”,造成水里黑暗,水温低,罗盛教不易出水面呼吸,小孩出水面的空间小等等。至此,再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极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五个以上的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建立在“整体把握”这一理念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