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欲立先破,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表明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
一、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着力提高语文素养
1.实施感性教育,开发感性素质
语文教育是实施感性教育的有效载体,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感性素质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教育应使学生的感性素质得以充分开发和培养。感性素质以“感”为基础,感性是土壤,知识是种子,感性丰富,知识才具活力。儿童青少年时期拥有了丰富的感性素质,就奠定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语文教学中所强调的感受、感悟、体验等,均非高级认知活动,但它们却是通篇高级智力水平的必由之路。感性素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操作平台”,是儿童青少年由现实显性状态向未来潜隐性水平跳跃的“支撑点”。培养儿童青少年以感性素质为基础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是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的重要功能。
日本学者高( )史朗[1]认为,21世纪是感性的社会,应重视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感性素质。日本小学校国语科中的感性教育实践活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语文教育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感性教育思想,并已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语文教学,实施感性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丰富的情境刺激,体会语言学作品的深厚文化内涵,感悟自然、生命与世界的美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语文教育与感性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感性丰富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