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学随笔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学随笔 ›› 文章正文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36 浏览次数:287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3106

自从引入赫尔巴特教学法以后,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就尤为注重课堂中对学生的管理,“紧紧地抓住管理这根缰绳”(赫尔巴特语)。虽然后来有杜威五段教学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的冲击,更有教育大革命的激荡和“文革”期间的破坏,但是课堂中突出管理,突出对学生的控制、监控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动摇。就目下的课堂教学而言,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为主潮或者说主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得不到鼓励,亲身的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得不到支持,异乎寻常的想法得不到张扬。教师一统天下,管手管脚,管头管脑,只能使得学生把自己头脑思维的空间让渡给教师,由他们来支配,来操纵。而要与学生坦诚相见,允许学生插嘴,也就意味着教师把自己的部分权威“下放”给学生,这种管理者的角色更多地变为一个引导者。课堂上的权威结构和权威主体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与先前迥异了。
  此外,我们的教师常常以“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自居,因而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上。他们把知识的传递作为要务,经常是把知识“揉碎”、“嚼烂”后再教给学生。教师习惯了灌输已经事先拟定好了的知识,自己很少用反思、审视的眼光看待它们,也极少鼓励学生去对这些知识加以分析、甄别、评判。实际上,任何知识的接受都需要经由学生主体的加工,都存在着一定的主体间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既定的知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认识,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教师所应做的,不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更多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打开他们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批判性分析,不断地超越自身,也不断地超越所属群体。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能够使得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体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和他人不可替代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认识。“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是与知识的简单复制结盟的,也是与创新无缘的。“上课插嘴”这种形式背后,实际上也蕴涵着批判性分析的嫩芽,是教师自己从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转移到一个“激励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来了。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