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己探索、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通过以往的教学片段的回顾与评析,经过反思和实践。着重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怎样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教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和技能等方面来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 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 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 弄清知识原理, 学会例题, 完成练习; 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 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 应当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 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 增强求知欲,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