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2、巧妙地“扶”。“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合作、探究的氛围,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能与生为善,力争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顾问、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可以是情感的交流,结论的互查,也可以是自研空缺的互补,疑难问题的切磋,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展开。实现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构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和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种“形散而神聚”的氛围,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声情并茂地朗读、别开生面地提问、妙语连珠地讲解、开心自如地迁移、机智幽默得旁逸,语文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营造的快乐殿堂。
三、 评价学生少一些不足,多一些亮点——在成功自信中享受。
(案例三)一个学生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的作文中只有一句话:“祖国是雄鸡,我愿意是一粒米。”“裁判员”会打上冷冰冰的“不及格”,而“探宝者”则会说:“在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有个孩子写道‘祖国是雄鸡,我愿意是一粒米。’听!这是无私的奉献,这就叫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产生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一频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风趣和幽默会留给学生睿智和风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看不足用“凹透镜”,看优点用“凸透镜”。尤其是对待不足既不能漠视不理,也不能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说话不完整,但可能思路很独特;字迹不工整,但可能内容很真实……
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对话、平等参议。让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