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拼音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拼音论文 ›› 文章正文

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几点看法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48 浏览次数:295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7709

再分析一下Y、W在这三种情况中的作用,还可以看出,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形:
  (1)Y、W为该音节韵母介音的转写,即把i转写为y,把u转写为w,但y、w代替了原来i、u的位置和音值,Y、W要发音,读起来,还是和读原先的i、u一样,仍然是韵母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去掉y或w,读音就变得不一样了。例如,呀(ia—ya)、耶(ie—ye)、腰(iao—yao)、忧(iou—you)、烟(ian—yan)、央(iang—yang)、雍(iong—yong);蛙(ua—wa)、窝(uo—wo)、歪(uai—wai)、威(uei—wei)、弯(uan—wan)、温(uen—wen)、汪(uang—wang)、翁(ueng—weng)。
  (2)Y、W为该音节韵母介音前的附加成分,即不管有没有添加犢或犠,都不影响原来韵母的读音,或者说,Y、W在这里并不是韵母的介音(如有介音的话,介音还会完整地保留在音节里),既不代替某音,本身也不发音。如,衣(i—yi)、英(ing—ying)、因(in—yin)、迂(v—yu)、约(ve—yue)、冤(van—yuan)、晕(vn—yun);乌(u—wu)。
  根据我们的上述分析,如果说Y、W是声母的话,第(1)种还马马虎虎可以说成是声韵相拼,第(2)种就无法拼读,无论如何不能算作声母。
  如果说Y、W是“头母”的话,第(1)种为音节韵母介音的转写,可与后面的韵母结合,有实在的音值,并不仅仅是个“头母”,第(2)种不发音,不用拼读,确实可以看作“头母”。
  综上分析,可以说,Y、W既不是声母,也不是“头母”,它不是北京话语音的实际描写,它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一项重要的拼写规则,起一种隔音符号的作用。这一点可从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五部分“隔音符号”得到间接说明:“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因为上文我们提到,有了Y、W之后,零声母音节会被切割为三种情况,前两种情况下,Y、W在音节连写时,属于后一音节而不会与前一音节相混淆,起到了隔音作用;而在第三种情况下,音节连写时可能会出现混淆问题,如,拼写出piao,可理解为“飘”,也可理解为“皮袄”。要解决这一类问题,就要采用加“隔音符号(’)”的方法。如果要拼的音是“飘”,就拼成piao,如果要拼的音是“皮袄”,就加上(’),变成pi’ao。很明显,Y、W与(’)在音节连写时所起的作用相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把Y、W和(’)看作一样,称为“隔音符号”。叶籁士先生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犢,犠能使音节的界限分明,避免混淆。如,‘礼物’写成liwu,‘主义’写成zhuyi,音节界限分明。如果写成liu或zhui,就分不清‘礼物’和‘留’,‘主义’和‘追’了。”如果说仅仅给汉字注音,这条规则还看不出作用来的话(因为零声母的字,单个注音只要写出韵母就行了,加上Y、W就是多余的),那么,Y、W在拼写人名、地名、词儿连写等方面所起的区别意义的作用却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在电脑上用汉语拼音输入的话,就可以看出,Y、W在分词连写时的功能多么重要。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