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而后,我又发问:诗句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用“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可以看到这些花了吗?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背景资料说:“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句中所写的景象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作者要找寻。”或“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我予以表扬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
就这样,整个课堂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老师善于抓住问题的情境,这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
3、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
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电脑管家》,大致内容是讲电子计算机可轻松地管理长城饭店,说实话,那里面的电脑在我们现在看来早淘汰了千百次了。象这样文章内容或思维方式与时代已经脱节的课文,如《落花生》,或《丰碑》等思想上明显有“高大全“的感觉,不太真实甚至人文精神匮乏的文章,我觉得可以大胆地给学生一个批判的情境,让学生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质疑,因为学生在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这样敢于面对课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远远胜过学到文中什么人什么美好品质。试想,现在知识的概念外延都大大拓宽了,真理这词语也好象提得不那么频繁了,而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很多东西难以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要有道理,都应承认其合理性,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学生谈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想法,都应该给予支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连自己最真实的心都丢失了,所以我们给予学生的,更应该是真实。只有创设一个可以言论自由的批判的情境,让他们敢于说敢于辩,才对他们的将来真正有益。
四,课堂练习,变“机械重复”为“个性选择”。
关于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好好想想应该怎么科学设计,常常是照例做做练习册,抄抄词语之类,这些基础练习固然重要,也需要做。但是为了让课堂个性的光芒不随着课的结束暗淡,练习也要精心设计。例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比如《三袋麦子》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A,快过年了,土地爷爷又上路了,他呀,要把聪明的小猴送给他的麦子作为节日礼物再送给其他小动物,他会送给谁,这些小动物又会怎么处理这袋麦子呢?续写童话《三袋麦子新传》。B,摘抄文中你认为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传神的语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复述童话《三袋麦子》。这一组作业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师需要个人独特的视角,更需要在权威面前的自信,坚持和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