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谋求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之路时,已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市场竞争的办法来改革科研体制的做法,科研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还要下大力气来进行研究和创新。《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中,对改善科研环境提出几项对策建议:要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推动科研投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类民间科研基金会,让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建立科学的评审机制,对科研活动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
2005年3月,又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收获季节,让科研人员翘首企盼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大奖刚刚揭晓,一批科技工作者以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大奖。但令人遗憾的是,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分析其原因,让人们不得不把视线再次投到我国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问题上,怎样的科研环境能够产生巨大的成果?现在的科研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科研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质量,深入研究科研环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深层次问题。日前,记者就我国科研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协吴伟文研究员和何国祥研究员。
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搞过一项大规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对我国科研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吴伟文和何国祥都是该调查课题组的成员,何国祥在其中还承担了“科技工作者科研环境专题”的调研,并撰写了专题报告。此项调查最终形成《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在2004年10月发布。
“基础研究作为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国家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科研资金的投入,我国仍低得多,”吴伟文表示,“我国R&D投入占GDP的1.1%,而发达国家达到2.5%~3%。一般说来,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投入不足或投入分散,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的目标和结果。”
何国祥表示,我国对科技的投入持续增长,科技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此同时,科研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得到改善,但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的四个方面已经制约着我国科技发展。
项目申请难成为“拦路虎”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科技经费投入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块分割,自上而下;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放科研项目。
在科研立项上开展竞争,让有能力的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初衷。可是,过度竞争和竞争机制的不规范,使许多科研人员将时间、精力投入到申请环节,必然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