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础研究亟待亡羊补牢,亟待在提升认识、加大投入、蓄养人才、构建体制、营造环境方面下真功夫、大功夫。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宽广的基础研究,那就必然导致该国工业最后的没落和腐败。不搞应用和开发研究,经济就上不去;而基础研究上不去,国家将永远落后!我们不应忘记这样的历史辩证法。
在当代世界科技进步大潮中,一国的科学研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世界视野来检省我国的基础研究和科学水平,就更难令人盲目乐观。至今,我国(大陆)尚未拿下一块诺贝尔奖牌,世界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高技术领军人物还严重匮乏,走在世界科学技术“马拉松竞赛”第一、二、三方阵的健儿高手寥若晨星,独领风骚或与国际同行并驾齐驱的研究工作依然不多,能够引领世界科学发展和学术进步潮流的范导性科学文化产品还是凤毛麟角。正是从这样高标识之视域看,我国的基础研究亟待亡羊补牢,亟待在提升认识、加大投入、蓄养人才、构建体制、营造环境方面下真功夫、大功夫。
众所周知,基于二战至上世纪80年代期间技术突破的获得有70%来源于纯探索性的基础研究,20%来源于目标明确的定向基础研究的统计事实,欧共体早在80年代中期便确立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的科技发展战略;前苏联则在1981年提出了“优先发展基础研究和提高应用研究成果”的科技发展方略;此时的日本正酝酿着由“技术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战略转换。美国则在一手全力推进其基础研究的同时,另一手进行着他们的科学封锁,开始密切注意“对科学交流及科学表述进行控制”,限制亚裔学生研读美国名牌高等学府。时任美国科学基金会会长的布洛克1987年公开宣称:“科学是一个剧烈竞争的领域”,“我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我们的基础结构和研究地位居世界首位。”针对人们认为科学是国际性的流行观点,布洛克则坚称:“我敢说,科学就像贸易一样,也不是国际性的。”目下美国虽不十分张扬科学封锁了,但其骨子里却未放弃这种行为。“9·11”事件后,美国严控亚裔学子入境签证便是例证。
历史业已且将愈加显示:在愈益讲求科学原创和知识产权的21世纪,冀图只稳住本来就较为薄弱的基础研究,而想与人家同步共享最新基础科学成果,将愈来愈困难和昂贵,甚至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高深的基础科学研究必须自己动手。
曾任联合国经合组织科学事务主任的英国学者A.金说过,即使是一个小国,它也要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支持本国充分开展基础研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宽广的基础研究,那就必然导致该国工业最后的没落和衰败。不搞应用和开发研究,经济就上不去;而基础研究上不去,国家将永远落后!我们不应忘记这样的历史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