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一、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进行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渠道拓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问题情境”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更既活跃了,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学效果才会显著。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超市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观察这些数的特点,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知的教学,同我还安排了“请学生当主持人”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学习,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目前,他已成为数学改革中一个新的趋势和热点,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使其获得足够多的思维空间,得到广泛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出示填空题,0.1米=( )分米,0.10米=( )厘米,0.1..米=( )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各自谈谈有什么发现,其中有同学发现0.1=0.10=0.100,小数末尾多一个0或少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观点一摆出来后,同学们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谁能给其他同学说说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学生一下子沉默起来,如果我们只是猜想而说不出理由,结论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我们可以分组合作交流;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并想办法找理由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学生分组交流,合作验证,几分钟后,两个小组都同意了这个观点……事实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