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学理念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学理念 ›› 文章正文

把握教改方向,从容面对新课程 (之二)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27日 09:09 浏览次数:1744
No.A45280

1.学习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并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纸、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等。

2.学习材料要体现时代性。时代的发展,使得现行教材内容明显暴露出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第十二册《百分数的应用(二)》中利息一节的例题所采用的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金融实际,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让学生课前向家长或去银行收集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几年来国家对利率的调整,了解利息税的有关知识,收集有关年利率的数据,课中运用这些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在。

3.学习材料要体现开放性。现行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开放式题材,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标价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数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

其次,要让学生自己提供学习材料。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可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学习用品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再次,要活用课本中的学习材料。现在课本上的例题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题。可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并不像课本中的例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十分明确,一一对应,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数据,选择条件。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成为“问题解决”形式的题目。例如,可将“李老师带50元钱,买了8个文具盒,每个6元,还剩下多少元?”这类题目,改编为“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六一节活动奖品,准备买文具盒8个,每个6元,只带5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造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的办法。除了应用50-6×8=2(元)进行比较外,不少学生还想出了别出心裁的方法:用50÷6=8(个)……2(元)和50÷8=6(元)……2(元)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推断,得出50元钱够买每个6元的文具盒8个。

4.学习材料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过多地着眼于训练的梯度和密度,把一块知识分拆得很细,一点一点“喂”给学生,前进的步子很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会“模仿”的多,能“创造”的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借助“再创造”方式将学生带到数学化及有关的各方面的活动范畴之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