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学理念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学理念 ›› 文章正文

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05日 17:27 浏览次数:819
No.A45277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是与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新世纪,一起来到我们中间的。它带给我们教师很多宝贵的馈赠:不仅是新“课标”,还有新理念、新方式,新思维、新行为……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挑战了教师的生存方式,撼动着教师的生存状态。
在课堂上从事语文教学实践探究达二十年的郑百苗老师,从他诗意地栖居着的校园里,挟带着一身碧葱清新的“田野气息”,和一部《走近语文新课标》的手稿,在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来到了我蜗居的“容膝斋”,谈甘言苦,论教说文。

记得心理学家弗罗姆曾经提出人类有着两种不同生存方式的话题:以“占有式”生存的人,会简单地把物据为己有,但在拥有物的同时,忽略了“我”的存在,相反为物所控制;以“存在式”生存的人,却不会简单地为物所异化,始终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从而创造性地对待和使用“物”。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教师,确实也有不少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地从事着“知识传授”的工作,他们也许已娴熟了教科书之内的知识体系,拥有了令人尊敬的30年教龄,然而却在“书越教越不会教”的心态下,步入了退休生涯。于是,回首往事,未免茫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因何未能成为“专家”,反而沦为“生手”?拥有了一生所能有的教龄,因何最终并不拥有“自信”?

展读郑百苗老师的手稿,仿佛与他一起在潜心课堂教学,探究教学设计,从事课题实验,挑灯笔耕不已……因此为之庆幸:“走近语文新课标”的他,不仅获得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状态。这也许正是今天走进新课程、走近新课标的所有老师的写照----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逐渐变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请别以为只有教育理论需要研究,而教育、教学实践是不需要研究的。须知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它包括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种是理论形态的存在”。①这种对实践形态存在的研究具体表现在“教育研究能够转化和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它激发了教育实践者的变革意识和变革欲望;它改变了教育实践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更科学更有效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简而言之,它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教育生活与教育存在。”②总观本书的内容,有来自教学实践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和解读,虽然只是探索,但给我们带来的却是火热教学生活和浓浓气息;也有来自教学第一线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探究,虽然只是初识,但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很有价值,颇多启迪的尝试;有出自教师之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很有见地的评议;也有来源于真实课堂生活的反思与品赏……这些丰富的材料,雄辩地说明了教师不仅是研究者,而且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课堂,而课堂正是检验教育理论的最理想的实验室。像郑百苗老师那样“走近新课标”,不仅是从事教学,而且能同时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学,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走上了一条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幸福康壮大道。

《爱弥儿》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③所谓“造物主之手”也就是“自然之手”。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课堂就是“自然”,课堂就是教育、教学的原生、原创之地!

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或许这才是我们所企盼的“教育科研雄风”!

专家教师的阵地永远在“焕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