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的倾听不同的是,设身处地的听,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不是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学生的话来明了他的看法、感受与理解他的内在世界。当然,设身处地和同情是有差别的,因为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情感认同。有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确需要多一分同情,但却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此外,设身处地也代表赞同(一味地赞同往往会失却教师作为成人、作为教育者的引导责任),而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深入认识学生的感情与理智世界。设身处地的听绝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不达意的句子,因为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一成是透过语句来进行的,三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六成则得靠肢体语言来获得。所以教师的设身处地的听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