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课改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课改论文 ›› 文章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30日 08:42 浏览次数:1798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107

《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为几个层级,并由低往高发展,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前所未有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审美情趣还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文学教育是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语文审美的教育最终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发展人的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语文素质培养——人的终极关怀
  当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提到一个突出的地位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科的性质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概念比较复杂,使用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就有不同的解释。什么是“人文”?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与宗教信仰相对立,主张从宗教的神灵的彼岸的王国回到世俗的感官的物质生活,认为前者是虚幻的,后者才是现实的,才是人本身。可见,西方当时的“人文主义”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感官欲望──物质生活。中国自己有几千年的人文,就是文、史、哲。汉语“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从这个层面上说,人文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从近年来语文教学界提倡人文性的一些论述看,它是区别于“工具性”而言,多是强调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内心的体验。基础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地、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语文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的全体,它致力于提高一代人的民族文化素质,提升一代公民的文化品位,传承祖国民族文化的血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关怀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这就是语文素质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高举语文素质教育大旗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