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综合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综合论文 ›› 文章正文

变教师“奉送真理”为学生“发现真理”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9日 18:44 浏览次数:154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3033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变教师“奉送真理”为学生“发现真理”的过程。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己任,突破“奉送真理”的传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发展,“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只图好看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把寻求知识规律的学问告诉学生。明徐光启反元好问诗云:“金针度与从君看,未把鸳鸯绣与若”,所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论。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由崇拜走向极端,就会把自己变成唯唯诺诺的奴才,遇事只会说一声“喳”。所以要解放思想,善于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孔乙己》这篇课文,已经读了几代人,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一直认为它的主题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人教社编的《中学语文课本教学重点说明》指出了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举人之类地主豪绅的冷酷和暴虐。”至今人教社的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仍采用此说,于是定尊于一说,别无他仪,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愤愤不平地对我说,“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很片面,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这存在着一个自身的因素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的启示,这是一;其二,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苦难的人这样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要让世界充满爱。”这位初中生关于鲁迅《孔乙己》的议论令人欣慰,由于应试教育与试题权力所致,教师的教学只能定于一尊。新课程改革与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终于打开了教育闭锁的大门,透进了新鲜的空气,教师们的思想解放了,对课文与课程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见地,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接近学生实际,这是应该肯定的。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