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换式
是指转换原文的构思,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改变课文的表现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固定模式,对课文作动态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途径和方法。无论是从表达还是想象角度来说,对学生都大有裨益。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转换:
1.体裁
小学阶段的课文体裁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同时兼有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等形式。只要变换一下角度,许多体裁就可相互转换。如“记叙体”改为“日记体”,“诗歌体”改为“散文体”,“说明体”改为“童话体”等等。一位老师在教学古诗《塞下曲》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围绕原作的中心增加对主人公李将军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绘复述,把四句古诗扩充成四段话,使之成为一篇极富创意的传奇故事。
2.人称
小学课文多以第三人称来写,也有以第一人称写的。转换人称复述,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熏陶。如教第三册《你今天怎么迟到了》一课,在指导复述第二自然段“秋生怎么把牛拉出农田”时,我从下文入手,根据“秋生把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告诉老师”这一句,引导学生:如果你就是秋生,你会怎样向老师说清楚呢这样复述,就把秋生的指代“他”,变成了第一人称的“我”,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而且能更深入地体会秋生当时的想法与做法,明白农民的庄稼应爱护。既锻炼了语言,又自然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3.结构
转换结构可以是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把顺序改为倒序或把倒序改为顺序等。如第三册《公鸡的脸红了》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在弄清了课文内容和中心后,可进行变序组合:先叙述邻居们怎样帮助公鸡,再以公鸡的角度回想以前公鸡是怎么对待邻居们的,最后叙述公鸡的想法。
转换结构还可以是改变句式表达,如把详写改为略写,把静态改为动态,把并列改为总分,把叙述改为对话等等,这些就不再一一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