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过程提出“优化”的要求,既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标准要求。教学过程组织得好不好,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得怎么样,对实现语文的培养目标,关系极大。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几年来,我注意发挥电教的特殊功能,使课堂教学面貌为之一新。
一、运用电教,提高心理效应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的的情意心理活动过程。儿童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越熟练,越利于陶冶感情,发展个性。因此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心理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强化学习的成功体验。电教媒体的本质属性赋予了它的特殊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能收到较好的心理效应。
提供正确感知的形象。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语文教材内容异常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小学生感知发展水平不高,限于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有些教材内容很难正确感知。利用现代媒体能缩短学生的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课文《珊瑚》介绍了与珊瑚有关的知识。珊瑚是什么,学生很少见过,更不清楚只有几毫米大的珊瑚虫体的构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到字里行间质疑问难,然后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观看介绍珊瑚虫的录像片断。学生自行探索解疑,既突破了感知的难点,又扩大了知识面:
“我看到了珊瑚虫的触手是怎样捕捉食物的。”
“我知道了珊瑚虫是一种低等的海洋动物。它像袋子一样的口道既能吞下食物,又能排泄废物……”
提供诱发思维的凭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学生智能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必须借助于感性材料和具体形象。问题是思维的引火线。我常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现代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如在《珊瑚》一课的导入时播放了一段介绍我国南海诸岛概貌的录像,并配上一段优美的解说词;
辽阔的南海领域,有着许多美丽的小岛。它们像颗颗宝石镶嵌在蓝色的海面上。这就是祖国的南海诸岛。可是你知道这些宝岛是谁营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