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九年一贯的《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这一。它不仅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与2000年在全国开始使用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也前进了一大步。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将会对语文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语言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并根据课程特点,将它贯穿于阶段目标之中。而培养的根本途径在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能靠硬性灌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开始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
(二)强调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更新了教学内容。比较突出的是,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如在7~9年级的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课程总目标着重提出:“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对于学生、教师赖以对话的文本──教材,课程标准强调选文要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改变以往语文教学大纲推荐课文篇目的做法,提倡多样化教材的编写。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