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课改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课改论文 ›› 文章正文

正确认识语文积累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8日 13:44 浏览次数:1747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2752

三、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目前有些教师对语文积累的理解过于片面,视野不宽,针对性不强。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还需要做许多工作。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些视点:
  一是从课程结构上把握语文积累。人们都在强调积累重要,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呢?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积累只能造就出唯书唯上、缺乏灵性的“书呆子”,却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欲望的现代公民。一旦视野被蒙蔽,在语言积累方面,则要么只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只要记住一些好词、好句,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只要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至于语言规律的积累,因为怕别人说是在作繁琐分析,就不敢涉猎。这些都是对语文积累的片面理解。
  二是科学地把握语文积累的内涵。首先,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缺乏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