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教育叙事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教育叙事 ›› 文章正文

新课改下的“解惑”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4日 09:42 浏览次数:1782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42338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解惑”
  “为人师者,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并且以最恰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理想的。”(《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应当获取什么。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能够向更深的层次推进。在教《邓稼先》一文时,我作了如下尝试: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确定哪几个片段在学习中有困难,然后选取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片段进行共同学习。学习时,先读课文,确定在学习时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全班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再查阅相关资料。如学习《“我不能走”》这个片段时,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段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有何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把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传》的背景音乐?改为其他的歌曲,行吗? (3)作者为什么说:我的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4)文中“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没有匆忙地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读书,看看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学生感到很棘手,我便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父亲生活的年代以及与第一段的联系中去思考,通过点拨,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作者写邓稼先始终把他置身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之中,在结构上,还起着呼应第一段的作用。

三、正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解惑”
  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仅仅从主观的愿望出发,从教学的可能性出发,这样的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只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而已。“教师应懂得热爱学生的生命,了解学生生命的特征,高度重视学生的内在本性,珍视学生精神发展的自主权,让每个学生的心灵更自由,懂得唤醒学生自我发展……”(《新课程·教材·教法》)同时就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言,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会停留在肤浅的文字表面,而缺少必要的深思,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及时加以指导与点拨,要求我们的教师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如学习《邓稼先》一文时,学生普遍认为第一个片段比较容易,我便提了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要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既然邓稼先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又说他鲜为人知?这不是很矛盾的吗?教师的逗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能够把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能够向纵深处发展,使教学的天地愈走愈宽广。

上一篇: 突如其来的提问
下一篇: 幸福的守侯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