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作广义的理解,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也就从广义的角度,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策略总纲。而“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段话,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启“综合性学习”大门的钥匙。
一、指导思想上,体现语文性、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当然要做好语文学科内的综合,语文内容的前后联系,语文知识的连接贯通,语文技能的综合运用,语文实践的趣味活化,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提高。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语言为中心,以读和写为基本点(“听”“说”可以结合在“读”“写”过程中进行)。在语文教材中,写景的散文,抒情的诗歌,美词佳句丰富的文章,如《春》《林海》《桂林山水》《古诗×首》等,老师容易注意到“语言”;而写人物的,写情节的,写自然科学的,如《詹天佑》《我的战友邱少云》《火烧赤壁》《飞夺泸定桥》《太阳》《动物的远游》等,老师往往就只注意情节,只看到科学常识了。像《草船借箭》这样情节性很强的课文,学生只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只会给诸葛亮贴个标签“识天文、知地理、懂人心”,显然是不行的。应该在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熟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如起因部分可安排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添加训练;发展部分可安排鲁速向周瑜汇报的对话训练;高潮部分可看课文插图,图文对照,以课文语言证明图意,也可自画草船借箭示意图,进一步理解课文;结局进行“小表演”,鲁肃汇报,周瑜插话,复述、想象、对话的训练都在其中了。
语文性的综合实践应该对《课堂作业》进行改造,设计有趣的题型。至少在题目的导语上能吸引学生,如成语链接、符号标示、作图填空、阅读猜谜、对联添字、口令巧队、对×入座、抓冒牌货、沙里拣金、瘦身苗条等等。上了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可以仿填联句:“水拍云崖生暖意,桥横铁索起(寒心)”,上了《食物链饲养场》,可以结合《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词语填对联:“秦始皇兵马俑,(虎视眈眈);食物链饲养场,果实累累。”“地下军阵浩浩荡荡,塘边芦苇(郁郁葱葱)”。学生第二册学完了,为了巩固反义词,可以巧对口令:上对下,天对地,上来对下去;高对低,外对里,坐下对站起;放对收,顶对底,别人对自己。如《老师领进门》,田老师竟能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编成一个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学学田老师,也把小诗编成故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