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体系里的要素优化就是这样。比如在先学汉语拼音后学汉字的体系里,我们极力“优化”汉语拼音的教学。首先带来的恶果是,学生误以为汉语拼音是汉字的一种形式,进而又以为汉字也是表音的文字。其次,由于强化拼音教学——背字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直呼、读拼音写成的话——而使学生负担加重,对拼音学习产生厌恶感。
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法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学生先学习汉字,在简单图画的帮助下,了解汉字——尤其是象形字的特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根据字形推测字义。在学习了100多个基本汉字后再学汉语拼音,这是孩子们才会觉得汉语拼音是辅助工具,才会对其识字、学习普通话起促进作用;也会大幅度地减少别字现象。
在先学拼音的旧系统里,写话中遇见不会写的字,学生的感觉是“用汉语拼音进行同质互换”;而在先学汉字的系统里,学生的感觉是“用汉语拼音暂时代替”(写完后再查字典更正过来)。因为在先学汉字的系统里,汉字是“主”,拼音只是辅助工具。
为我国教育的百年大计计,笔者呼吁将汉语拼音移到汉字学习之后进行。令人高兴的是,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经将汉语拼音移到了汉字学习之后了,而且实验的阶段成果是令人振奋的。
愿大方之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