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是静教院〈课程与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根据院领导提出的“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施教”的理念,两年多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我们以“拓展阅读面,扩大识字量”为抓手,对改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必须肯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我们认识到,应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制定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目标----新生入学后,两年识字2500个左右,力求较现行教材所规定的识字量有较大的突破。我们以现行“S”版教材为主,辅助自编拓展读物,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同时,阅读拓展教材。为了解决教材和课时之间的矛盾,我们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完成了一学期读两本教材的教学任务。
一、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研究扩大识字量。我们提出:教学要变重老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教师改进教学,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好的方法识字。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作为主要抓手,从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方面积极引导。为了让学生会学,老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便让学生认识了近百个独体字,并认识了笔画名称。这样,学生在入学不满两个月时已熟悉了两套识字工具一一拼音和笔画、汉字的部件。接着,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提前引入形声字概念,抓住音、形、义的联系教会学生可根据声旁记住读音,借助形旁了解字义的一般规律。还有意识地渗透会意、象形等汉字特点,为学生的想象、记忆留下广阔的空间。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时,我们最强调的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好方法识字。同时,我们还把识字和积累词汇结合起来,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训练,使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在字词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巩固识记、积累词语。通过教学,学生掌握并创造了许多方法,独立识字能力不断提高。在识字过程中,他们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时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如:用“广场底下有个小不点在喝乐百氏奶”来记住“底”字;用“一件皮衣当被盖”来记住“被”字;用“两个小朋友戴着草帽在海边玩,一个浪头打过来,满身都是水”来记住“满”字。这样,不仅记住了“底”字下面有一点,“被”字是衣字旁,“满”是三点水旁,右边是草字头下一个“两”,而且伴随这个过程的是一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识字记字:一点(卡);九点(丸);大点(犬、太);几点(凡)。在这其间,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抓住特征、比较归纳的方法。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在教“晚”字的时候,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一个学生说:“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免’。因为晚上没有太阳,所以免去日就是晚。这样,我就记住了‘晚’字。”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另一位同学又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我知道为什么晚上没有太阳而‘晚’却是日字旁。因为月亮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到上面月亮的,所以‘晚’是日字旁。”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从上面列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潜能得到了开发,思维得到了发展,这一切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识字的本身。这样的教学效果,应归功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在扩大识字量的同时,发展了智力,课堂教学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