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教材呈现的比较看语文学习方式的碰撞
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的编写者与读者对话的重要途径,也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的纽带。可以这样说,教材的呈现方式就是教材的形象,形象的背后隐藏着编者的教材观。
浙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外在的呈现基本相同。教材的装帧和版式显示出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教材采用大32开本,具有现代气息,又符合一年级孩子的阅读视野要求。教材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设定比较科学,使人阅读时感觉宽松而不局促、舒服而不压抑。教材色彩鲜艳明快,让人感觉宁静平和。教材插图采用手绘儿童画,贴近儿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易于为孩子接受等等。
两种教材内在的呈现是十分不一致的。浙教版教材的练习提示、作业要求等用的是成人的语言,比较生硬,有的似乎在板着脸说话,含有命令的语气。比如:听说训练《秋收》,“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说说图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人教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要求等,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显得亲切自然。比如: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1、你做过哪些游戏?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另外,认教版教材中还大量的使用了“我会读”、“我会认”、“我会写”、“我会画”等图标,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材呈现方式的儿童化,是实现编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的前提,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
两种教材呈现方式的差异,实质上是一种教材观的差异。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经典”的教材观,即认为教材是至上的,是教和学的绝对主导,教学行为必须围绕教材展开。学生学习的全部就是学会教材所附带的知识,教师教学的全部就是把教材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材观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被动的、传承的、机械的。现代的教材观可以认为是一种“协商”的教材观,即认为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一方和对话的凭借。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协商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凭借教材的对话,是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编者、作者之间凭借教材的对话。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五、从练习设计的比较看语文学习过程的碰撞
练习设计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两大部分。浙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