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在心理活动“空白”处猜想
《她是我的朋友》中的有这么一段话:“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作者通过小男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男孩复杂的内心活动,但同时就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现了空白。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沉默时,小男孩想();忽然又放下去,小男孩想();然后又举起来,小男孩想()。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们揣摩出了人物的心理,情感也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在小语课文中,这样的“空白”还有很多。如:《你一定会听见的》中,我们还能听到哪些声音?还可以做哪些声音的游戏?《我想》中,我还想干什么?飞到遥远地方去的时候,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些什么?《少年闰土》中,“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待灵车的人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正如西方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着他们用一次次的独特体验来充实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