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上口语公开课《江南第一瓜——平湖西瓜》时,为了学生能更真实地感受平湖西瓜灯节隆重、热闹的场面,自然地进入口语交际状态,我特地播放了中央电视台一台《华夏掠影》中介绍平湖西瓜灯节的一段录像。当学生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我们平湖西瓜灯节的热闹场面时,情绪特别高涨,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在西瓜灯节上亲眼看到的场面,或亲身体会到的感受。
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热情,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
五、渗透口语交际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得体性上。语言的得体性是一切修辞的最高原则,它要求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运用相应的语言,或者根据情境的变化合理调配语言,使之与交际情境相适应。
l.措词因人而异
交际双方的身分制约着交际语言的理解,也制约着交际语言的运用。选用适合于双方角色地位的语词,是语言得体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应当根据具体对象,因势利导,或事先加以指导,或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并据此组合和调遣语言,以提高交际效果。
2.用语因境而异
这里的“境”,指的是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等。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发生变化,相应的,语言也就有所变化。教学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从稍纵即逝的学生交际语言中,捕捉到学生用词上的不足,及时纠正,以促使学生能依据情境选用恰当的语言。例如: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把一个通知的内容口头转述给他们的数学老师陆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怎样把通知的内容转述清楚之后,师生之间展开了以下活动:
师:现在我就是陆老师,你们先试着向我说说看,怎么样?待会再正式说给陆老师听。不过除把通知的内容说清楚外,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为了说好,大家先各人说一遍。(学生练习)
师:现在谁来试一下?(王艳举手)好,王艳同学,请你到前面来说说看。我现在可是“陆老师”喽。
王:陆老师,上午好!
师:(面向大家)王艳很有礼貌。不过早上刚刚已经互相问过好了,现在见面就不一定再问了。再见面应该怎么说呢?
生:陆老师!
师:对了,早上已经互相问过好了,见面喊陆老师,打个招呼就行。
离开语境,“陆老师,上竿好”明显比“陆老师”更有礼貌,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后者更适合刚刚互相问好之后的再次见面这样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