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图文识字。
教师准备好多图片,图片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画,在出示图画的同时,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既认识图片,又认识生字、生词。例如:出示一幅图,提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毕,教师马上出示图片的名称,这样学生借助图片认识了生字词,长期下去,学生也会有了收集图片的习惯,通过收集图片,也认识了许多生字。又如“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等是简单的象形字。它们都是实物的形象,大部分笔画简单,有的与图画很相近,教这类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如教“鸟”的象形符号“鸟”,学生一眼就看出是鸟,这只象形的“鸟”,与汉字“鸟”中的演变符号,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不需讲解,学生很快就认识了“鸟”字。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以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能力,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如“尖”字,上小下大就是“尖”。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大写字母“A”的形状,再让学生观察铅笔的样子,就轻松记住了这个字。
2、随文识字。
结合课文认识汉字是新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第一步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第二步诵读课文,再次出现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圈划出生字。除朗读指导外,还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认读,达到强化的目的;第三步在课文结束之前再次进行巩固复习,让生字出现在与之相关的句子、课外知识或小故事中,进行拓展识字,既拓宽了识字渠道,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3、比较识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注意把相同或相近的字同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外”时与“处”比较;学习“再”时,可与“在”比较;学习“们”时与“门”比较;“清”、与“睛”进行区别,让学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特别容易出错的字,我会先出示再让学生用铅笔标出,长期坚持,培养了学生的识字习惯。
4、教师印发生字、词语纸让学生认读、抽查。
学习完一部分课文,有一定数量的生字、词语时,我就做这项工作。在课堂上,教师抽时间给学生练习,课下进行抽读。教师对有进步以及能积极坚持练习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表扬,对弱势生及时给以辅导。学生广泛交流,互教互认,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大大增加,且乐学会学。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识字,增加了识字量,完成了一定的识字任务,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