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上课,总是很困惑很苦恼也很懊丧。因为为了完成精心设计安排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似乎总是在赶呀赶。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还不见得学生喜欢不见得有成效,甚至有时还真的对应这样的笑话情景:后面的几位同学如果能像旁边那位凝看窗外的同学那般安静的话,就不会吵醒前面睡觉的那几位同学了。
后来,我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对策。我设计准备的课没有问题吗?我真的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的吗?我的教案我的课件在课堂上真的一定要丝毫不减分毫不差的呈现出来吗?我有给我的设计安排我的课堂教学上留有弹性的时间和空间吗?我有随时跟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在讲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
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许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改进。慢慢的,我备课设计内容,不再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喜欢的了,而是课前课后多和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这些真实的信息来收集资料准备下一节课。
尤其最大的改变是,我不再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案,呈现完设计好的课件。而是给了自己更多可以灵活便通的时间和机会。于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了,而是更多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有时,甚至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或进行最有效的引导疏导,我定可删减或放弃本来安排好的内容。尤其有时为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比如有时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或者是考试后情绪的低靡沮丧等),我会把教学内容及时做个调整,临时增加很多本来没有准备的题外话,比如根据当时的状况当时的需要我会选择不同的内容和他们聊聊。有时和他们说说人生,谈谈我自己的经历,讲讲我的童年我的大学生活等等。有时则是选一两个故事来讲。学生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长,有动物界的,有人类的,有远古的有身边的,但他们喜欢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复回味去学会成长。而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们的眼神也是最专注的,表情也是最宁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