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语文闲谈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语文闲谈 ›› 文章正文

男尊女卑处处可见小学课本有性别歧视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03 浏览次数:2053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47

首先,是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在数量上男性大大多于女性。如目前国内使用率最高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998年,共12册)小学语文教材,其中选入的描写或包含人物、拟人的课文共为149篇,涉及人物236人次,其中女性共出现55人次,占23.3%,出现的男性为177人次,占约75%,在数量上明显倾向于男性。而且,课文中出现的女性在真正意义上作为主人公的也较少,仅为19.2%,男性作为课文主人公的则占81.%。这些简单的统计数字说明,在目前中国的小学课文选编中对男性的关注与表现还占着绝对优势。 
  其次,在教材中女性“出场”的场景大都局限于家庭。课文中的女性可归为两种:一是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母亲或妻子,另一种是充满温馨、亲情、疼爱孩子的母亲或妻子,说到底其实只有一种女性:母亲或妻子。相反,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男性人物大都是事业型、知识型、管理型的,活动场景则是社会的、职业的。男性人物哪怕不是革命家、科学家,只是一名朴实的渔夫或农民,也是有抱负、有主见、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体。而女性的情况却不同,即使是出生入死的革命家、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课本里也须以母亲或妻子的形象出现,这实际上就在小学生单纯的心灵中播下父权制观念的种子,并引导他们接受由父权制界定的“好女人”的观念——对于女性最重要的并不是她们获得了多大的事业成就,而是在家庭中是否扮演了称职的母亲或妻子,若缺少后一方面,就不是“好女人”了。  
  再次,教材中出现的母亲或妻子形象往往具有更多的负面性,总是比父亲、丈夫低级。如在第6册《我家还缺啥》这一课文中,母亲目光短浅,只希望攒下钱买台洗衣机减轻洗衣的劳累,而父亲虽也是农民却注重学习,想到要在科技方面投资。在第10册《落花生》这一课文中,父母之间的高低对比更是鲜明:父亲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微言大义,是孩子们权威的人生导师;而母亲文化低、不谙大事,虽心甘情愿照顾子女、体贴丈夫,但总免不了婆婆妈妈那一套。在夫妻关系上,也大都表现为夫唱妇随,凡事由男性家长一锤定音,等等。通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女性的定位与表现,确实就如法国女性主义者波伏娃所指出的,女性是次于男性、低于男性的“第二性”。毫无疑问,这些都被烙上了父权制深深的印记,而严重的问题是学习这些课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不平等性别观念灌输,父权制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怎样的误导是可想而知的了。
  现代教育是通向人类平等和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为真正发挥好这一手段的作用,女性主义教学论对教育的审慎与批判是非常必要、及时的,体现了重大的思想、文化价值。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