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语文闲谈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语文闲谈 ›› 文章正文

男尊女卑处处可见小学课本有性别歧视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6:03 浏览次数:2021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11047

小学课程对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甚至是铭记终身的。然而,与课程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又在怎样传播性别观念呢?
  有研究者以访谈方式问及学生:“在学过的(语文)课本里有哪些女性形象?”答:“有阿姨、奶奶、小女孩,还有一个小护士”。问:“奶奶是干什么的?”答:“(邓颖超)奶奶是给周总理补睡衣的,补得很仔细,补了好些个补丁。”孩子的答案来自小学三年级的
  语文课文《周总理的睡衣》,但内容却让人不胜感慨,当年叱咤风云的革命先驱、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人物邓颖超,竟就这样被解读为一个戴着老花镜、默默为丈夫缝补睡衣的“贤内助”,而课文主题也并非是表彰缝补,而在讴歌周总理的两袖清风。研究还发现,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出现的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也免不了仅仅是一位耐心、细致、慈祥的母亲形象,而她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那些优秀品质和巨大学术成就,则被湮没在“伟大母性”之中。
  当然,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材和教学。
  女性主义教学论(FeministPedagogy)认为,实现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教育从来就不是不偏不倚、中立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控制和社会价值导向,学校则是社会与文化的再生产场所之一,它必将忠诚地复制社会与文化的基本特征。如果社会仍处于父权制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就肯定要将这一背景的特征反映出来,即通过教育来传播父权制的文化、维护“男尊女卑”的性别统治。所以在小学课本的选编中,难免会充斥“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一些传统偏见,即使选编者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从非常善良的愿望出发的。在父权制文化体制中,人们习惯以“贤妻良母”作为评判“好女人”的社会标准。若女性不符合这一标准,即使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再伟大,也算不上是“好女人”。相反,评判成功男性就只须看其事业成就的高低,而他是否“贤夫良父”,根本就是多余的了。男女社会评价的双重性标准,其根源就在于父权制将男性定位于社会、将女性定位于家庭。这一观念一直绵延至今——例如对面对某一事业成功的女性,采访的记者或节目主持人马上就会追问再三:“你是否感到对家庭没尽到责任?是否对丈夫和孩子有所愧疚?” 
  中外女性主义教学论对各学习层次的课本进行了系统检视,发现从幼儿园到小、中学教育中,歧视贬低女性、散布性别“刻板印象”的情况大量存在,具体有几个方面: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