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阅读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阅读论文 ›› 文章正文

倡导“阅读反思” 提高阅读质量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21 浏览次数:1914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7737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要完成过河的任务,必须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同理,我们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造的精神和能力,逐步学会阅读批判,必须首先学会阅读反思。所谓“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其含义与“反省”相近:自我省察,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阅读反思”,则是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省察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从而改进阅读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阅读效率。没有“阅读反思”这一中心环节,“阅读期待”将会落空,“阅读批判”也没有根基。所以“反思”是从“期待”到“批判”的必不可少的“中介”或“阶梯”。一次阅读行为是如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也是如此。

  3.“接受”与“创造”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反思后的明智之举。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为此努力奋斗。
  但是,创造性阅读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学生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我们在以前的讨论中曾对阅读能力的结构作过探讨: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大致呈由低到高的发展态势。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去理解、欣赏、评价、探究,以至批判文本。“接受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大概正是基于这种常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既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条),也强调“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第四条)。既要求“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求“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学建议还提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又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上述教学建议,对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概括是比较辩证的。我这样理解:关于阅读的陈述性知识和训练阅读基本技能的程序性知识,有助于阅读综合能力的形成,不可忽视。以理解作者旨意、提取文本意义为目标的接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初阶,是“入书”的过程;以超越个人阅读经验、超越文本意义为归宿的“创造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发展的终端,是“出书”的过程。二者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空间,或不可跳过的阶段,就是以对文本的评价、探究为核心,对个人阅读经验重新建构的“阅读反思”。这时,对书已“入”之甚深,将出而未“出”。换言之,“阅读反思”是从“接受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的桥梁。没有这种桥梁,读者要么永远凝滞在文本的苑囿之内,要么悬浮于虚妄幻想的半空之中。因此可以说“阅读反思”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