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创精神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

阅读论文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语文教学论文 ›› 阅读论文 ›› 文章正文

课文多了以后──谈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阅读教学

责任编辑:起点 发表时间:2014年02月26日 11:22 浏览次数:1385 内容转自:www.lbx777.com
No.A7735

2.对于课堂形态,变“一味细腻”为“适当粗糙”。
  或许,我们“赛课”、“公开课”参加得太多了,以至畸形地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了,我们把课设计得太细腻以至琐碎了。我们脑图中的一堂“好课”是怎么样的呢?应该像一篇文章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应该将“听、说、读、写”有一个均衡的安排,应该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应该……这样的课堂,让很多时间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能性浪费、消除在不断的环节转换中,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细腻的课堂形态,让我们的老师不知不觉陷入到操作主义与技术主义的误区,新课程了,他还沉迷于在课堂上把玩、挖掘、研磨词句,寻章摘句、细磨慢研、苦思冥想、深探巧挖,在导入奇、设问巧、挖掘深等方面投入过大的舍本逐木的精力。
  我想,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应该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对于以往细腻的课堂而言,应该再粗放一点,甚至粗放到让学生读一节课,说一节课,讨论一节课,写一节课……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课放在整个“课程”背景中,放在一个连续的距离、跨度较长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听40分钟、读40分钟、写40分钟、活动40分钟……不是很正常的吗?当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很多以往不敢尝试的教学行为立即理直气壮起来,例如: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我们相应地将三堂课、一星期的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例如当我们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研读了几篇课文后,决定将一个单元的课文完全让学生自学,因此未来两个星期的语文课就没有老师站在讲台上了。
  3.对于具体课文的教学思路:变“条分缕析”为“整体领悟”
  新教材中的课文,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渐渐趋同于优秀的课外读物,学生所要做的,是在大量类“生活化”的阅读的过程种自主建构语文素养。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模糊地领略、积累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不存在失职一说。
  为了更明白地说明问题,我以“词语教学”为例进行论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词句的要求不应该追求准确、深入,只能是大致、模糊地了解,对词句的意思说不出来、说不明白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原来注重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具有追求“挖井”的倾向,而现在则追求的是量的累积。一下子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量的积累肯定更为重要,而且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
  词语教学如此,扩而大之,课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返回〖语文教学论文〗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