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过程,“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充分领略了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的确,听的越多,孩子的阅读期待也就越强烈。那些第二天准备阅读的同学,并非只读了他为同学阅读的那一篇文章,而是翻阅了整本书的大部分文章,交流的乐趣也在其中。仅仅是听朗读,已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已开始利用假日主动逛书店,开始有目的的阅读、购买图书了。阅读的兴趣已开始养成。
三、提供交流的机会,好书与大家分享。
1、教师除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外,还可与家长沟通,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时机,把教师事先已精心挑选的情节鲜明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优美的好书目贴于教室内,供家长们参考。几年来,笔者在每一个假期中都是书店的常客,开学第一天,就有家长询问本学期有哪些好书适合孩子阅读了。
2、每周固定一节课开展阅读交流。前半节课让学生交流最近读书的体会、读到了什么好书、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后半节课让学生在交流后静静地看书,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倡导体验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激励学生展开想象、感悟、质疑,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提倡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
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让语文课堂上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而非将一堂课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所谓的课文分析上,花在“课堂提问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的前人就用这种方法造就了众多的文坛泰斗。多读就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而对于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美文,则提倡摘抄,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因为,背诵也是一种最实在、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经常背诵,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而少年儿童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不背诵,就无以积累语言材料,头脑里没有一定的语言信息,想提高语文水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有了阅读的兴趣,还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诚然,孩子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其心灵也已随书一同打开。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课内外自主阅读,其思维、感情、体验,徜徉在书海中,心灵获得洗涤、升华。
“让书香充满学生的心灵,让书趣溢满孩子的童年”。为此,教师还需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