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教师可提前浏览下一册的课文,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一同到课文描述的风景名胜去游览。如到北京去看看长城,到蒙古去领略草原风光,到镜泊湖去见识一下奇观┅┅如果没有能力去这些地方,也要鼓励学生游览家乡的各风景名胜,在学习了课文的写景文章后,学生就有仿作的材料了。再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我们家的猫》这类状物文章前,可让学生种植饲养。种植一株爬山虎,饲养一只小猫,观察它们的成长经历,定期做好观察日记。
二、立足课堂,感悟、积累、运用齐头并进。
“语文实践”固然少不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去开展一切带有“语文性”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课堂上一切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活动。
●感悟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出加强语文实践,主要是为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接二连三的分析讲解排挤学生读书实践时间与空间的做法,还读书实践给学生。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课堂应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积累
提倡多读多背,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对于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等知识、阅历、经验丰富了,再来反刍。另外还应重视复述,因为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