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非数学化倾向
现在,有的数学课上成了“科学课”.有的上成了“语文课”,有的上成了“少先队活动课”,数学课的“数学味”、数学课的“主题”被冲淡了。
数学课中通过一些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是值得提倡的,结合一些内容进行环保教育、爱心教育等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二、要自主学习,但要防止放弃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了,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是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向,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导”,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恐怕被别人冠以“理念不新”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去“探究”“发散”。在关键之处,缺乏有效的指导。
就选择学习内容而言,加强指导有二个层面的含义: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②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同样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而且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加强选择学习内容的指导,这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实在的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
(1)同学们说得方法都不错,老师把这几种方法再说一下,大家看老师说的对不对,好吗?
(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
(3)老师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
(4)我有个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说?
(5)老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几种方法。我说说,同学们看老师说的对不对。
(6)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好吗?
(7)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
(8)先让这个同学发表一下他的见解,同学们认为可以吗?
(9)我也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