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改动态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改动态 ›› 文章正文

对课改中课堂活起来的冷思考

责任编辑:Tom Sun 发表时间:2013年08月14日 09:37 浏览次数:1657 内容转自:shuxue.xiaoxue123.com
No.A7208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不全面和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课堂出现了“活”而不“实”的倾向,具体表现在:补充教学材料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不扎实;片面理解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不到位;课堂活跃浮于表面,学习目标未落实等。怎样防止上述倾向? 亟需我们思考。  

一、要开放内容,但要防止随意补充材料  

1、游离文本,忽视了课本的基本要求  

 “课本为中心”已成为过去,教学内容要向社会开放,形式要向生活开放,从而改变数学课程孤立、封闭、僵化的弊端。优化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与儿童的经验相联系,引进时代“活水”,充实、完善现行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一面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一面在对教材处理时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干脆不用教材,另起炉灶,一节两节马马虎虎,多了呢?其结果必将退下阵来,这显然不可取;而较多的问题是,过早过多地补充教学内容,忽视了课本的基本要求。而且往往是拔高教学要求,忘记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  

可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础。在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补充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开放,让教学效果显著。  

2、流连于情境之中  

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而学生却往往留恋于情境本身,无法作数学化的提升,以至于“用”冲淡了“算”,知识技能的底线目标无法落实。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上),教师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博物馆开张了,一、二、三、四班的同学想一道去博物馆参观文物,可学校只联系了两辆车,每辆车准乘70人,你们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马上围绕着图上信息“准乘70人”展开热烈的讨论,“准乘包不包括司机?”“不包括,准乘是针对乘客而言的,是提醒司机这部车最多能装多少乘客的,所以不包括”。“应该包括司机,既然是准乘,就应该是车上所有的人,当然应该包括”。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室里一番针锋相对的热闹景象。表面上看学生在交流中思维活跃,辩论精彩,但问题在于争论的焦点乃生活常识问题而非数学问题,留恋于具体生活情境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而致使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计算的目标不能到位,比之过去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效率,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的缺失。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