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中,操作活动中有效启发,除了教师的提问层次性及严谨性的有效启发,还有老师在演示时也要遵守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监控性等原则给操作活动造成的影响。
三、操作活动要数学化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初步接触角的概念,它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的一些特征及学习其它几何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里建立好角的概念及理解其特征就至关重要,因此, 赖建 老师特意在课堂中安排了“创造角”的这个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做中感受角特点和结构特征,主动构建对图形的的认识。
师:请孩子们用手中的圆,自己创造出一个角来?
(学生剪、折、画)
师:说说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造”角并不难,做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折、剪、画等方法。 “做”角的目的不在结果,而是让学生说出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帮助学生巩固对边、顶点等概念的理解。 赖建 老师充分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在选取材料的时候,就选取了圆片,这个没有任何角,需要学生对角的概念理解了之后来自己创造角。同时,教师还注重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
师:说说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
这就充分说明了活动的安排不是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体会特点,领会概念。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经历创造角的过程,活动中学生自由地通过自己对前面学习的角的特征进行创造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给学生思考“为什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