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案例中这个女孩的妈妈与班主任交流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虚荣心作祟。家长因为“护短”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自己的孩子看得过高,认识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而且容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这在交流过程中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这种“不和谐音符”会直接破坏谈话气氛,也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案例3】
说话“趾高气扬”
一位家境富裕的家长在与孩子的班主任第一次见面这样讲:“既然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你们就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觉得一肚子委屈,解释了半天,家长还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让老师非常反感。
【案例分析】
案例中这位家长的交流方式属于典型的“趾高气扬”型。依仗着自己有某种优势而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他的话完全是领导对下属的口气,使老师难以接受,使交流不能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沟通也就无从谈起。
【案例4】
语言“粗俗”
一个家长第一次见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就随随便便与老师谈开了:“我家那个小兔崽子,整天就知道玩,再不好好学,我就让他掏大粪去,尝尝那种滋味。”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听了这些粗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找个借口中断了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