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首先在结构上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努力体现新概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而且,教材编排灵活,以此来解放教师的思想,使创造性的教与创造性的学落到了实处。
《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本册教材中增加了“比一比”和“分类”两个单元,我认为这是教材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通过教材学习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教材在“分类”单元中充实了分类的内容,增加了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如在三个家庭去公园游览一图中,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特别感兴趣的氛围中去,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因此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研究提出了三种分类的方法,按家庭分类、按性别分类、按年龄分类,使学生逐渐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在应用题教学中,《新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第107页例4,先展现出活泼可爱的白免、灰兔在游戏的情景,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师生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新教材》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计算。例如,在第96~97页,教材首先用开运动会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情景,画面上的学生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踢毽,还有的在一旁观战;画面最左边放着一箱多的饮料,箱内有9盒、箱外有4盒,一共有多少盒?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种方法:(1)点数,即一盒一盒地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13盒;(2)接着数,箱内有9盒,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13盒;(3)凑十法,箱内有9盒,放进1盒,凑成10盒,10盒再加3盒得13盒。画面上一个小学生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计算的思想,使学生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地形成。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的学习与实践中的两点看法,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