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学理念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学理念 ›› 文章正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施差别化的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6月13日 11:11 浏览次数:2040
No.A51076

二、计算机辅助差别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从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认识结构主动地加以建构。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教师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或解释来代替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一个教师以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法面向所有学生施教的形式。它把学生视作一种“容器”,而忽视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及各自不同的心理认识结构,虽然是与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相悖离。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每个学生以广阔的主动性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实际设计程序,足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能兼顾各类学习者的不同认识水平,使教学尽量适合各类学习者的需要和爱好,它可以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材料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学生相适应的难易序列,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在操作层面上实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存。

2.最优化思想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提出著名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其基本主张是:通过课堂教学不同要素或相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特定系统的结构,经过对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合理设计,使整个课堂教学系统状态以“低投入、高产生”的特征运作,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学习成效,从而发挥出整体教学系统最理想的“有序、高效”的功效,达到教学结构整体优化的结果。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计算机辅助差别化教学也始终渗透着“最优化”教学理论,并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赋予“最优化”的内涵,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综合把握教师、学生、计算机这三个要素,各教学阶段的综合联系和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构成一个具有明确指向和内在逻辑联系的系统,通过对教学过程各局部环节的优化设计,达到教学系统整体化优化的效果。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差别化教学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满足于学生个体需要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同一教学。科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不但存在着宏观层面即外在行为方面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微观层面即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差异。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整个教育界中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为我们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即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对学生共性的普遍认识,而应更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特殊性及差异性,同时这也表明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认可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特点。

4.程序教学的原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程序教学原理,其基本要求是(1)一次呈现一个项目(2)学生应该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3)及时强化(4)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前一阶段后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小步骤,及时反馈”。计算机辅助差别化教学也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从学习目标到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等各个主要环节渗透程序教学的思想,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的特征,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根据需要随时回答问题,一步步地完成学习任务,计算机直接提供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学生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旦作出正确的答案,计算机便直接告知“继续进行”,并作鼓励以及时强化,如果遇到困难,计算机会提供帮助系统进行指导,这样的“小步子,及时反馈”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步伐进行差别化的学习,从而从操作层面上真正实现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达到的“因材施教”。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