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前沿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小学数学名家们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以及国内外的最新数学教育动态。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教育前沿。

教改动态

  ›› 淘知小学 ›› 小学资源专题中心 ›› 教师类专题 ›› 数学教学前沿 ›› 教改动态 ›› 文章正文

例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责任编辑:小西瓜 发表时间:2014年05月06日 11:28 浏览次数:1021
No.A45321

有份报纸写到: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描述上海浦东开发引起的变化时,特别指出:纵横交错的“地铁”给人民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时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发出一声感叹:如果有“天铁”该多好啊!课堂上一阵骚动,老师脸色一沉,瞪着他说:“就你能!”课堂里顿时安静下来。类似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并不少见。然而,如此做法将会把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从此打破。

从这里我看出了创新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末的微小,但决不能认为孩子的创造是“乱想”而批评他,这样创造的嫩芽就会被扼杀。因此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下面就教学中几个简单的实例阐述如下:

一、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创新火花。

有时在教学中一个小小的改动,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开拓思路启发他们探求多样的解法,从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例如: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倒数的认识》课后有这样一道应用题:

3/4×(  )=(  )×4/7=5/6×(  )=1。课上我对此题稍加改动,去掉最后一个等号,使之为;3/4×(  )=(  )×4/7=5/6×(  )。

这样一改,这道题就拥有了无数个答案,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倒数意义”这一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还可以为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学习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运用转化、迁移的数学方法,灵活的运用所学过的多种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同一个问题,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出所料,题一出现,学生首先根据“倒数的意义”进行填空,使每两个因数的积都等于1,3/4×(4/3)﹦(7/4)×4/7﹦5/6×(6/5),当大多数学生都以为大功告成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手还举着 ,他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在每个括号里都填0”、“老师,我让每两个因数的积等于2”、“老师,他说的不行。因为2÷3/4,我们还没学过呢,括号里不知填几”、“我知道几,因为根据3/4×(4/3 )﹦(7/4)×4/7﹦5/6×(6/5)﹦1,再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就扩大2倍。所以括号里填3/4×(8/3)﹦(14/4)×4/7﹦5/6×(12/5)”、“老师,我是这样想的:(  )×3/4﹦2,可以表示一个数的3/4是2,也就是把这个数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2。所以2÷3/4﹦2÷3×4,2÷3表示2平均分成3份后求一份是多少,所以2÷3﹦﹦2×1/3,因此2÷3/4﹦2÷3×4﹦2×1/3×4﹦8/3”。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一个赛一个过:“我想让它们的积等于1.5”、“我想让他们的积等于3/11”、“让它们的积等于多少都行”。

返回〖数学教学前沿〗 返回〖网站首页〗 ${page.Title}的二维码

手机版

金星教育小学网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