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了,到处都在讨论怎样培养兴趣。
兴趣当然重要。干一件事有兴趣和没兴趣做起来完全是两股劲,这几乎不需要论证。而且,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伟大人物、杰出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对其所从事的事业喜爱到痴迷程度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兴趣是创造性之母。但是可惜,培养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发现教师和家长“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努力多半是失败的。“培养“很容易给教育者造成误解,以为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命令出来的,或者是训练出来的。
兴趣有先天因素(如智力类型),是自然形成的,一般无法刻意培养。兴趣中包含着太多的感情色彩,而感情是无法操纵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有点像谈恋爱,不但包办不得,就是您主动当“介绍人“,他也常常不买账,想让孩子“先结婚后恋爱“(先努力学某门功课,后来逐渐喜欢上它),成功率也很低。所以,学习兴趣是可遇而不可强求的东西。我见到的很多教师、家长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努力培养,都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意味,与其说这是在提高学习兴趣,不如说是在促使孩子厌学。这么说,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岂不就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在这方面家长和教师大有用武之地,只不过应该转变观念,减少控制色彩,增加服务心态。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产生兴趣的情境。一般说来,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更多是在课外活动中产生的,因为课外活动比较自主,比较宽松,这是产生兴趣的良好条件。现在喜欢在课堂学习的孩子,就多数来说,说他们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其实他们是对考试分数感兴趣。这是“结果兴趣“而不是“过程兴趣“,其实是“伪兴趣“。
兴趣本质上是非功利性的。有不少家长都喜欢给孩子选择那些直接与课内学习挂钩的补课班,比如英语班、写作班、奥数班等等,这些培训班其实只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乃至拷贝,除非孩子本人很愿意参加,否则对培养兴趣是无效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如参观、游览、读课外书、参加各种课外特长班等等,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兴趣指向,以便进一步引导。
在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之间架设桥梁。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课外的兴趣就只能在课外起作用,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学会把孩子的课外兴趣与课内学习联系起来。有一个教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告诉我,她的学生是学宾馆服务的,对数学一点儿没有兴趣。这位教师发现学生在整理客房时,手忙脚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动作,很是苦恼。于是她就建议学生采用数学办法,把客房整理的各项活动分解,计算出每一项需要几秒钟,结果学生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从此上数学课比以前认真了,兴趣也多了起来。这位老师就是一个善于“搭桥“的人,我们希望这样的教师多起来。其实,孩子的很多课余爱好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和课内学习连接起来,比如看课外书,只要引导得当,一定对语文学习有好处。问题是你必须内行,才能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加以引导。如是外行,就只好逼着孩子“两耳不闻课外事,一心只读课内书“了。
让孩子接触真正有兴趣的人。培养兴趣的最佳办法是让孩子接触对某事有兴趣的人,因为兴趣的感染性很强。家长自己最好做“兴趣带头人“。但是学校有这么多学科,家长要门门做带头人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真正内行的学科爱好者,比如亲戚朋友等。实践证明,家长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当“学习警察“和“作业监工“上,不如用在给孩子找好的“兴趣引路人“上。
化“消极兴趣“为“积极兴趣“。对于孩子有些确实“不务正业“的兴趣,例如上网聊天、早恋、追星、煲电话粥、赶时髦要名牌等等,家长也不可生堵硬截,因为经验证明,那样往往适得其反。最聪明的办法是进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而用更多的精力来“搭桥“,化“消极兴趣“为“积极兴趣“,使孩子生活更加丰富,人格更加健全,推动课内学习。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很重要,但这是难题,是艺术,不要期望立竿见影。